![]() 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结构包括壳体、投放口、软管、通道、观察瓶、小球;投放口设置在壳体上端,软管、通道安装在壳体内,软管上端连接投放口,软管下端活动连接在通道一端,通道另外一端连接观察瓶,观察瓶安装在壳体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小球可以由投放口投入后进入观察瓶;软管、通道、观察瓶的数量均和投放口数量相同;壳体安装观察瓶的相对一侧设有操作口,操作口连通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借助该辅助用具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观察学习训练,通过小球进入正确的观察瓶以及投放小球后是否有奖励判断自己是否参与,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的后效区辨能力,使得观察学习转化为可视化操作。 公开号:CN214336034U 申请号:CN202120380623.1U 申请日:2021-02-2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沈世慧 申请人: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IPC主号:G09B19-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 [n0002]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学习新技能是人类常见的学习途径之一,通过观察来学习不仅能减少因尝试错误所耗费的时间,亦能促进后续复杂能力的发展。一般发展儿童的观察学习能力是出生后即具备的,对于后续发展复杂的能力如语言、社会回应、使用工具等至关重要。 [n0003] 观察学习包含注意力、模仿能力及后效区辨能力,其中后效区辨被视为发展观察学习技能的关键能力,后效区辨即是儿童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该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后果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从而来判断自己是否模仿该行为;而自闭症儿童在注意力及观察他人进行学习的能力存在不足,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在反复尝试错误上,这就使得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复杂行为及社交技能发展上比一般的儿童缓慢。 [n0004]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对刺激的选择性反应,当自闭症儿童面对复杂多重的刺激时,可能只会对部分或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研究发现,很难预测自闭症儿童透过观察将会学习到什么,也难以预期他们是否能在观察中学习到适当的或重要的社会行为,这些都属于比较复杂抽象的高阶认知能力且较难监测,目前缺乏训练这些能力的工具。 [n0005] 为了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观察学习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将比较抽象难以训练的后效区辨能力借助工具变得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医院、康复机构等相关从业人员能更好的训练儿童的观察学习能力,本实用新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n0006] 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结构包括壳体、投放口、软管、通道、观察瓶、小球,投放口设置在壳体上端,软管、通道安装在壳体内,软管上端连接投放口,软管下端活动连接在通道一端,通道另外一端连接观察瓶,观察瓶安装在壳体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小球可以由投放口投入后进入观察瓶中;软管、通道、观察瓶的数量均和投放口数量相同;壳体安装观察瓶的相对一侧设有操作口,操作口连通壳体内部。 [n0007] 进一步地,投放口包括投放口A、投放口B;软管包括软管A、软管B;通道包括通道A、通道B;观察瓶包括观察瓶A、观察瓶B;软管A上端和软管B上端分别连接投放口A和投放口B;通道A一端和通道B一端分别连接观察瓶A和观察瓶B;软管A下端和软管B下端分别连接投通道A或通道B中的一个。 [n0008] 进一步地,通道为弯管通道,通道的一端竖直向上,通道的另外一端水平设置,观察瓶活动安装在通道水平设置的一端。 [n0009] 进一步地,在安装观察瓶的壳体同侧还设有挡板,挡板安装在观察瓶上端的壳体上,挡板可相对壳体拆除。 [n0010] 进一步地,挡板为磁性板。 [n0011] 进一步地,观察瓶为透明瓶体。 [n0012] 进一步地,软管下端间隙插入通道一端内。 [n0013] 进一步地,挡板上还安装有磁性贴,磁性贴通过磁吸安装在挡板上。 [n0014]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本实用新型中的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观察训练,儿童通过观察小球如何进入正确的观察瓶或者小球是否进入观察瓶,以及小球进入观察瓶后操作者是否能够拿到奖励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模仿还是另找方法,训练师根据自闭症儿童每次的操作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对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的后效区辨能力,使得观察学习转化为可视化操作。 [n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口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板拆除示意图。 [n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软管连接状态一。 [n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软管连接状态二。 [n0020] 图中,1、壳体;2、投放口A;3、投放口B;4、软管A;5、软管B;6、通道A;7、通道B;8、观察瓶A;9、观察瓶B;10、挡板;11、操作口。 [n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n0022] 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投放口、软管、通道、观察瓶、小球(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壳体1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在壳体1的上端安装投放口,投放口为2个,每个投放口下端都对应连接一根软管,同时每个投放口下方还对应设有一个通道,软管下端可以间隙插入通道内,也可以从通道内取出,每个通道都会连接一个观察瓶,观察瓶设置在壳体外部,观察瓶为透明的瓶体结构,便于观察是否有小球经投放口进入瓶体内,小球可以为玻璃球。在壳体安装观察瓶的相对一侧设置操作口11,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口11改变壳体内软管与通道的连接。在壳体1设置操作口11的相对一侧设置挡板10,挡板10通过螺丝安装在壳体1上,挡板10可以从壳体1上取下来,挡板1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背景,挡板10拆卸可以进行背景更换,通过背景的更换吸引观看儿童的注意力,以尽可能延长儿童训练的时间。 [n0023] 其中,通道为弯管通道,通道的一端竖直向上,通道的另外一端水平设置,当小球从投放口进入后可以沿软管进入通道,最终由通道进入观察瓶,当然,为了便于小球进入观察瓶,通道水平一端可以向下倾斜。 [n0024] 其中,挡板10为磁性板,挡板10上安装磁性贴,这里的磁性板可以是磁体也可以是磁性物质,磁性贴通过磁力吸附在磁性板上,最常见的磁性板如铁板,磁性贴如软磁体,磁性贴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各种图案形状,将磁性贴贴在挡板10上,可以作为计分的依据,比如参与的儿童正确完成一次操作可以获取磁性贴一枚,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例如十枚磁性贴换取奖品;也可以作为视觉提示标记,比如演示二中用磁性贴做成标示有“√”和“×”的提示标记。 [n0025] 具体地,如图2-3所示,投放口包括投放口A2、投放口B3;软管包括软管A4、软管B5;通道包括通道A6、通道B7;观察瓶包括观察瓶A8、观察瓶B9;软管A4上端和软管B5上端分别连接投放口A2和投放口B3;通道A6一端和通道B7一端分别连接观察瓶A8和观察瓶B9;软管A4下端和软管B5下端分别连接投通道A6或通道B7中的一个。 [n0026] 软管与通道的连接分为7种情况:1、软管A4连接通道A6,软管B5连接通道B7;2、软管A4连接通道B7,软管B5连接通道A6;3、软管A4不连接任何通道,软管B5连接通道A6;4、软管A4不连接任何通道,软管B连接通道B7;5、软管A4连接通道A6,软管B5不连接任何通道;6、软管A4连接通道B7,软管B5不连接任何通道;7、软管A4和软管B5均不连接通道。 [n0027] 示范使用时,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正向后效示范,一种是负向后效示范,正向后效示范时期望观看的示范的儿童模仿该示范行为,负向后效示范期望观看示范的儿童不要模仿该示范行为。 [n0028] (1)演示一 [n0029] 正向后效示范时(此处以软管A4连接通道A6、软管B5连接通道B7为例),如图3所示: [n0030] 一个示范者将小球由一个投放口投入,比如小球由投放口A2进入,小球进入观察瓶A8,则另外一个示范者做出表情,如笑脸,并在挡板10上贴上磁性贴作为计分奖励; [n0031] 参与的儿童观察示范者的行为以及小球出来的情况以及示范者完成操作后是否获得磁性贴奖励,待投球的示范者演示完毕后将小球交予参与者,由参与者自行决定是否模仿该示范者的行为;若模仿示范者的操作且小球进入观察瓶A8,则示范者表示赞许,比如做出笑脸,并在挡板10上贴附磁性贴作为奖励;若参与者未将小球投入投放口A2或/和小球未进入观察瓶A8,则示范者做出错误的表示,比如做出伤心的表情,示范者将结果反馈给参与者并且不给予磁性贴奖励。 [n0032] 负向后效示范时(此处以软管A4连接通道A6、软管B5连接通道B7为例): [n0033] 一个示范者将小球由一个投放口投入,比如从投放口B3投入,投入前将软管B5从通道中拔出,如图4所示,也即软管B5不连接任何一个通道,小球未进入观察瓶,则另外一个示范者做出错误的表示,比如做出伤心的表情,描述小球没有出来的事实且不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34] 参与的儿童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小球出来的情况以及示范者完成模仿后是否得到磁性贴奖励,然后换参与的儿童操作: [n0035] 若参与者完全按照之前示范者的操作,即参与者从投放口B3投入小球,小球未进入观察瓶,则示范者做出错误的表示,比如做出伤心的表情,描述小球没有出来的结果且不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36] 若参与的儿童未模仿示范者的行为,而是从投放口A投入小球,说明参与者明白了示范者的操作是负向的,如果跟着模仿则会和示范者一样拿不到奖励,因此没有去模仿示范者的行为,而是选择另找途径,则示范者给予赞同,比如做出笑脸,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37] 若参与的儿童未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也未寻找新的投球路径进行投球行为,说明参与者明白了示范者的错误行为是拿不到奖励的后果而没有跟着模仿错误的途径,则示范者也给予赞同,比如做出笑脸,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38] (2)演示二 [n0039] 还可以提升难度,利用磁性贴对观察瓶A8和观察瓶B9进行标识,比如观察瓶A8标识为正确,观察瓶B9标识为错误,如图5所示: [n0040] 正向后效示范时(此处以软管A4连接通道B7、软管B5连接通道A6为例),一个示范者将小球由投放口B3投入,小球进入观察瓶A8,则另外一个示范者做出表情,如笑脸,并在挡板10上贴上磁性贴作为计分奖励; [n0041] 参与者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小球出来的结果以及示范者完成整个操作后是否拿到磁性贴奖励,然后由参与者模仿示范者的行为: [n0042] 若参与者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且小球进入观察瓶A8,则示范者给予赞同,比如做出笑脸,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43] 若参与者从投放口A2投入小球然后小球进入观察瓶B9,则示范者做出错误的表示,比如做出伤心的表情,描述失败的行为且不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44] 负向后效示范时(此处以软管A4连接通道B7、软管B5连接通道A6为例),一个示范者将小球投入投放口A2,小球进入观察瓶B9,则另外一个示范者做出错误的表示,比如做出伤心的表情,描述失败的行为且不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45] 参与者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小球出来的情况以及示范者完成操作后是否获得奖励,然后由参与者参与,若参与者模仿示范者的行为将小球由投放口A2投入,则示范者做出错误的表示,比如做出伤心的表情,示范者描述失败的行为且不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46] 若参与者没有模仿示范者的行为而是将小球投入投放口B3,说明参与者明白了示范者的操作是错误的,如果跟着模仿则会和示范者一样无法得到奖励,因此没有模仿示范者的行为,而是另寻他法,则示范者给予赞同,比如做出笑脸,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47] 若参与者未将小球投入投放口A2或者投放口B3,说明参与者明白了示范者的错误行为是无法获取奖励的而没有模仿示范者的行为,虽然没有另寻他法但是也没有尝试错误操作,因此示范者同样给予赞同,比如做出笑脸,进行磁性贴奖励。 [n0048] 通过反复的训练,最终需要参与者学会通过观察学习来减少因尝试错误所耗费的时间,尝试自己主动去辨别事务,例如别人尝试之后成功或者是正确的则是值得自己去学习模仿的;别人尝试之后失败或者是错误的则是不值得学习模仿的,自己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去模仿相同的错误,可以把时间花在尝试新的途径的路上,借助该训练辅助用具将抽象的后效区辨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便于自闭症儿童训练区辨能力。 [n0049]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是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壳体、投放口、软管、通道、观察瓶、小球;所述投放口设置在壳体上端,所述软管、通道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软管上端连接投放口,所述软管下端活动连接在通道一端,所述通道另外一端连接观察瓶,所述观察瓶安装在壳体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小球可以由投放口投入后进入观察瓶;所述软管、通道、观察瓶的数量均和投放口数量相同;所述壳体安装观察瓶的相对一侧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连通壳体内部。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口包括投放口A、投放口B;所述软管包括软管A、软管B;所述通道包括通道A、通道B;所述观察瓶包括观察瓶A、观察瓶B;所述软管A上端和软管B上端分别连接投放口A和投放口B;所述通道A一端和通道B一端分别连接观察瓶A和观察瓶B;所述软管A下端和软管B下端分别连接投通道A或通道B中的一个。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弯管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竖直向上,所述通道的另外一端水平设置,所述观察瓶活动安装在通道水平设置的一端。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观察瓶的壳体同侧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观察瓶上端的壳体上,所述挡板可相对壳体拆除。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磁性板。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瓶为透明瓶体。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下端间隙插入通道一端内。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还安装有磁性贴,所述磁性贴通过磁吸安装在挡板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Guhde2011|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 on 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 and learner satisfaction in simple versus complex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scenarios CN101833877B|2013-06-05|一种学前儿童的启迪教育方法 Clarke et al.1995|A computer-assisted therapeutic game for adolescents: Initial development and comments CN106856067A|2017-06-16|一种智能化电子模拟纤维支气管镜训练装置 Curtin et al.2008|Development of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programs: Achieving big results with a small budget Fernández et al.2016|Improving motivation in a haptic teaching/learning framework CN214336034U|2021-10-01|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 Takaoka et al.2011|A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control in gam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Mayes et al.2012|Nurturing the whole student: Fiv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roadhead et al.2010|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playful learning and playful pedagogies–towards a new research agenda Edward et al.2020|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NURSE EDUCATORS AND NURSING PRACTICE Jeffries et al.2015|Clinical simulations in nursing education: Overview, essentials, and the evidence CN209248886U|2019-08-13|一种医学教学用模拟训练器 Hanzly et al.2015|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in robot-assisted surgery: current evidence of value and potential trends for the future Vahed2008|The tooth morphology board game: an innovative strategy in tutoring dental technology learners in combating rote learning Shi et al.2020|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sign of Mobile Educational Game Applied to Pharmacology Teaching Martin1994|A toolkit for learning: technology of the MIT LEGO Robot Design Competition Bhattacharya et al.2011|Newer teaching technologies in anaesthesia: role of simulation Yu et al.2021|Effects of 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Program Regarding High-risk Neonatal Infection Control on Nursing Students Lin et al.2016|Gam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enetton2017|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Training educators for an unpredictable age group De Silva et al.2006|Modeling cognitive structure of emotion for developing a pedagogical agent based interactive game KR20100035363A|2010-04-05|성교육 체험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교육 체험방법 Chan2014|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a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video game for teaching introductory programming Chen2019|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 easy-to-use mobile game development tool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80623.1U|CN214336034U|2021-02-20|2021-02-20|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CN202120380623.1U| CN214336034U|2021-02-20|2021-02-20|一种观察学习训练辅助用具|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